董遇论三余
《魏略》〔魏晋〕
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云:“必当先读百遍。”言: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从学者云:“苦于无日。”遇言:“当以‘三余’。”或问“三余”之意。遇言:“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有人想要跟随董遇学习,董遇不肯教,说:“一定要先自己读上百遍。”董遇又说:“文章读了百遍,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。”想要跟随他学习的人说:“苦于时间不足。”董遇说:“应当用‘三余’时间”。有人问“三余”是什么意思?董遇说:“冬天是一年里的空余时间,夜间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,阴雨天也是平时的空余时间。”
注释
见:同“现”,显现。
苦于无日:意思是苦于时间不足。
或:有人。
简析
董遇性格质朴,不善言辞但又好学。汉献帝兴平年间,关中李傕等人作乱,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。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,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,一有空闲,就拿出来学习诵读。他提出的“三余”时间管理法,对后世学者具有深远影响。此文具有激励作用,鼓励人们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,强调了勤奋读书和管理读书时间的重要性。
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
陶渊明〔魏晋〕
寝迹衡门下,邈与世相绝。
顾盼莫谁知,荆扉昼常闭。
凄凄岁暮风,翳翳经日雪。
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。
劲气侵襟袖,箪瓢谢屡设。
萧索空宇中,了无一可悦!
历览千载书,时时见遗烈。
高操非所攀,谬得固穷节。
平津苟不由,栖迟讵为拙!
寄意一言外,兹契谁能别?
陌上桑
曹丕〔魏晋〕
弃故乡,离室宅,远从军旅万里客。
披荆棘,求阡陌,侧足独窘步,路局笮。
虎豹嗥动,鸡惊禽失,群鸣相索。
登南山,奈何蹈盘石,树木丛生郁差错。
寝蒿草,荫松柏,涕泣雨面沾枕席。
伴旅单,稍稍日零落。
惆怅窃自怜,相痛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