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稹自元和四年(809年)三月与薛涛相晤于东川梓橦,数月后离去,“临行诀别,不敢挈行”。七月,元稹妻韦丛病卒,元无娶涛意,尽管涛在赠元诗中以夫妻自况。元和十年(815年),元稹第二次来四川出任通州司马。次年二月,元稹去涪州与刺史裴郧之女裴淑结婚。五月夫妻双双始返通州,而薛涛柳絮诗当写于此时,诗中也包含着薛涛无限幽怨的心情。
参考资料:完善
前两句诗,写柳絮在摇荡的春风中,随风惹衣,任风飘忽。“轻复微”“惹人衣”强调了柳絮的特点:它无根无力,随风轻飏;它依附于人,不能自主,飘忽不定,没有归宿。诗人咏物,描摹传神。在咏物中,寄寓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。薛涛童时离乡入蜀,16岁堕入风尘,周旋于将相名流之间。虽富有才华,名重一时,但终究是阔人和闲人的玩物,仰人鼻息,社会地位极其低下。她的处境和命运,恰如柳絮一般的轻微、卑贱,不能主宰自我。风飘柳絮,任惹人衣,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,又是对流落异乡,苦操风尘生涯的一种感慨。诗句由物及人,联想自然,感情深沉。
后两句诗,宕开写去。“他家”即他,指柳絮。“一向”即“一霎”。“
自余为僇人,居是州,恒惴慄。其隟也,则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。日与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穷回溪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。到则披草而坐,倾壶而醉。醉则更相枕以卧,卧而梦。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。觉而起,起而归;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,皆我有也,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。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坐法华西亭,望西山,始指异之。遂命仆人过湘江,缘染溪,斫榛莽,焚茅茷,穷山之高而止。攀援而登,箕踞而遨,则凡数州之土壤,皆在衽席之下。其高下之势,岈然洼然,若垤若穴,尺寸千里,攒蹙累积,莫得遁隐。萦青缭白,外与天际,四望如一。然后知是山之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。悠悠乎与颢气俱,而莫得其涯;洋洋乎与造物者游,而不知其所穷。引觞满酌,颓然就醉,不知日之入。苍然暮色,自远而至,至无所见,而犹不欲归。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,游于是乎始。故为之文以志。是岁,元和四年也。